2008/11/25

矽谷的未來 - 邱鴻安 @世界日報

世上有不少地方都想成為新矽谷─波士頓、西雅圖、奧斯汀、北卡州的「科研三角」、中國的蘇州以及印度的班加羅爾;但是矽谷依然無可替代,依然是科技之都。那麼,矽谷靠的是什麼?是什麼特點使矽谷成為矽谷?

關於矽谷的創立,其中的一種說法,是創於1957年─八名年輕工程師在這一年設立早期的晶片公司「快捷半導體」。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矽谷,半導體公司到處都是,在半導體之前,矽谷到處仍是果園。之後,是電腦軟硬體的公司,接著是網路公司,然後是新形式的網路資訊,例如社交網站 Facebook和播放短片的YouTube。矽谷最新的發展是綠色科技:太陽能電池和金屬板、以及插電式的油電車。從這種發展過程可以看出,科技是矽谷的核心,而持續創新則是它的成功之道。

「創新」雖是眾所周知的說法,但實行起來卻很困難,否則其他地方早就可以追上矽谷。那麼,在持續創新的精神下,矽谷會有些什麼勝過其他地方的特點?

其中一個別處所無的特點是對創業主意的重視,而對創業主意的重視,則可見於矽谷願意就創業主意進行投資,把風險和成本的考慮,視為次要因素。這種敢於冒險投資、不怕失敗的精神,就是矽谷特有的文化。

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辦人馬克‧查克柏格 (Mark Zuckerberg)是哈佛的輟學生,他在想出社交網站的主意後,就像其他夢想創業的東岸人一樣,沒有留在希望成為新矽谷的波士頓發展,卻西來矽谷找機會;果然,他在這裏找到風險投資家彼德‧菲爾 (Peter Thiel),菲爾投資50萬元給他,因此Facebook.com就在2004年成立。2007年10月,微軟出資2億4000萬元購買 Facebook的1.6%股權,這表示Facebook的市值已增至150億元。

對於矽谷特有的冒險創新精神,Google執行長施密特(Eric Schmidt)說得最徹底。去年是矽谷創谷50年,矽谷各大企業的主管紛紛對矽谷的未來發表意見,施密特的說法是:「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創業主意,那麼財務之事,自會慢慢水到渠成。」

施密特的主張創新,並不只限於科技,還在於管理和經濟,甚至在於政治。他管理Google,讓員工在上班時有20%的「自用時間」,這兩成的自用時間,當然不是用來埋頭幹活的,而是用來進行自訂項目的創新時間。

施密特對清潔能源甚有熱情,他認為美國和全球可以放棄石油,代之以清潔能源 (太陽能、風力發電、電池等),發展清潔能源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,並且為美國經濟開出一番新天地。他的其中一個目標是:在20年內,插掣充電式的油電車可占到美國整體汽車的50%。施密特的創新觀念,還用到政治上。他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,指歐巴瑪思想創新,是推行開發清潔能源、開創新時代的理想人選。

總之,創新就是這個世界的一切法則,不獨是矽谷的未來,而且還是經濟、政治賴以成功的要素。

Mercury簡易改裝

有同好有一樣的困擾 - 如何使用自己的data logging軟體,因此寫了這篇來分享我的簡易改裝。 Background 雲豆子 MERCURY roaster 烘豆機的設計是使用自行開發的軟體,來:1. 操控風門/火力; 2. data logging/自動烘焙。 ...